--解讀發展自主品牌與合資合作的關系--
容威750轎車對于上汽集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問世以來,各種關于容威750的宣傳活動就不曾停止。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上汽集團更是以非常隆重的方式,展出了這款自主開發的產品--整個展臺上陳列了五輛容威750。在展臺的C位,這款產品更是獨自占有面積相當大的一塊展示空間,上汽的用心可見一斑。
當自主創新成為汽車行業的熱門話題時,沒有自主開發的產品,就不能更好地參與國外競爭,這一點已經成為眾多企業的共識。作為擁有多個外方合作伙伴的上汽集團,在高調宣傳自主產品的同時,又是怎樣處理合資伙伴關系的?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如何平衡自主與合資已不僅僅是上汽要考慮的問題了。
“世界是平的”
從去年開始,一本名為《世界是平的》的書開始流行。這本書的思想就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再加上各種快捷的聯絡方式,使得彼此間的聯系更加方便。這就使得區域界限越發模糊,整個世界的競爭平臺被鏟平。
從上汽集團的自主開發模式,不難看出《世界是平的》所包含的一些理念。上海集團董事長胡茂元反復強調發展自主品牌的“三不一用”的原則--不能完全依賴外方或者合作方的技術,技術對于任何一個公司來講都是嚴格掌控的,但是可以按國外規則進行交流;不排斥外方參與自主研發,上汽搞自主研發,歡迎外方參與,但是研發出的產品要打中國品牌,而且要有本土化的創新能力,這樣可以可持續地發展自主品牌;不能違反知識產權。“一用”是指充分利用世界資源。上汽愿意與世界上任何有合作誠意的汽車公司、管理團隊、技術團隊進行合作,當然也包括國內的產、學、研領域和汽車公司。
從與德國大眾、美國通用合資合作,到現在發展自主品牌,上汽的準備期是漫長的,來自外方的一問也肯定存在。他們會問,發展自主品牌是不是將來不與外方合作了?自主品牌產品是不是要與合資公司產品競爭?上汽發展自主品牌,對外方又有什么好處?胡茂元認為,外方不可能完全沒有類似的擔心。
消除疑慮 深化合作
胡茂元在一次國外汽車峰會上指出,上汽發展自主品牌,要消除外方的顧慮,深化對外合作,實行對外合作與自主開發并舉的方針。所以,不應該把合資企業的生產和自主品牌的發展對立起來。他認為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后,與合資企業是什么關系,一定要與外方講清楚。一方面是要進行充分解釋,另一方面靠信任的積累,外方感覺上汽發展自主品牌沒有影響到他們的發展,那么他們也沒有什么話好講。外方認為發展自主品牌會與合資合作的產品產生競爭,世界就是競爭的世界,怎么可能不競爭?對于未來與外方的關系,上汽已經明確表態,發展自主品牌不會影響與外方的合資關系。
上汽發展自主品牌的信心是不可動搖的。胡茂元表示,上汽集團的發展方向是在進一步深化與國外伙伴戰略合作的同時,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打造能夠代表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水平、在國外競爭重具有影響的自主品牌產品。
就在本屆北京車展開幕前不久,長安集團宣布,長安的一款自主品牌轎車“奔奔”殺入乘用車市場。為什么長安會選擇一款經濟型轎車打頭陣?以微車起家的長安從小排量轎車入手更容易快速進入狀態,要想將來更好地切入利潤相對豐厚的車市場,還是先從低端做起。畢竟國人對本土品牌的認知、接受忠誠,還需要一個過程。但分析人士認為,長安目前的合作伙伴包括美國福特、日本鈴木和國內的江鈴汽車等,“奔奔”的定位與合資合作生產的產品沒有重疊,所以長安以小排量轎車切入乘用車市場,也可能是考慮到避免出現同室操戈的局面。
在共贏的前提下協同發展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對合資合作與發展自主品牌也有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合資企業與自主品牌開發之間不應該、也不存在相對立、相抵觸的關系。國務院發展研究產業發展研究部副部長石耀東也認為,合資企業是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不應該被排除在中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體系之外。
面對合資合作伙伴紛紛發展自主品牌的現實,外方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通用汽車中國總裁甘文維指出,在與上汽討論合資合作之初,通用方面就已經指導上汽耀發展自主品牌的意愿,所以上汽發展自主品牌沒有讓通用感到驚訝,這是企業發展的正常過程。中國汽車市場的規模和發展潛力巨大,合作伙伴希望能夠有自己的品牌完全在情理之中。在這個問題上,通用和上汽始終保持著溝通和交流,不影響進一步的合作。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中村克己認為,日產在管理經驗、生產技術等方面給予了合資公司很多支持,為什么耀這么做?因為雙方走到一起的目的是使合資公司得到發展,即使對方把從自己身上學習到的東西用于搞自主開發,也是在共贏的前提下做出的平衡考慮。
免費提供設備報價、方案設計等服務,歡迎您隨時咨詢我們將第一時間給予回復!
0379-67399999